|
猪肉蔬菜价格波动下行尚未恢复元气的商场中,海底捞却已经重现了排队热潮。不过,人们随之发现,海底捞半份血旺从16涨到23元,米饭涨到7元一碗,小酥肉更是攀到了50元的高价。这样的涨价,引起了一片心疼“钱袋子”的哀嚎。 不过,在日常消费领域,物价却逐渐趋于平稳。比如,去年一直高高在上的猪价,从年后开始不断下滑。4月9日,山东、湖北、北京、海南、天津、黑龙江、吉林、四川和云南9个省份猪肉下跌,新发地的白条猪批发价约为18.5元—21.25元/斤。同时,蔬菜也由于季节性因素开始波动下行。 “消费品方面,随着物流的恢复,猪肉、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纷纷下跌。成品油价格下调进一步拉低了非食品价格。总体来看,3月CPI同比可能下降至4.8%。”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非食品项方面,国际原油价格月均价格环比下跌幅度高达40%左右,国内汽油价格大幅下调1015元/吨。 在市场普遍预测中,3月CPI将延续回落态势,同比涨幅或低于5%, 预计年内CPI可回到3%的增长区间。 价格下行 4月以来,猪肉价格已经降到了25元/斤左右,这是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猪肉首次迎来如此大规模的下跌。 “今年3月,新发地白条猪批发的加权平均价是21.88元/斤,比2月份的23.26元/斤下降5.93%,比1月份的20.58元/斤上涨6.32%。”新发地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猪肉价格环比下行,但从供应来看,今年3月份的日均上市量不仅是近几年同期的最低点,而且大幅度地低于历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下降的幅度均超过4成。 日均上市量难以提升,与需求不振有关。今年3月,北京地区的餐饮企业大部分没有营业,学校也没有开学,集团消费明显弱化,需求难以提振,也影响到白条猪的销量。 随着餐饮业逐渐恢复营业,学校也开学在即,为了保障猪肉供应稳定、防止价格上涨,4月2日下午,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顺利组织了春节后第九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共完成20053.71吨,平均成交价为24319.97元/吨。 据了解,截至目前,春节后共投放九批中央冻猪肉储备,对鲜猪肉价格形成了有效引导,2月中旬以来鲜猪肉价格呈持续回落态势。今后一段时间,相关部门将持续投放中央冻猪肉储备。 猪肉之外,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蔬菜也已经进入到下行区间。 4月3日,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是2.38元/公斤,比上周末(3月27日)的2.47元/公斤下降3.64%;比去年同期的2.91元/公斤下降18.21%。目前,新发地市场蔬菜加权平均价继续波动下行。 “拉动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叶类菜价格继续下降;茄果类蔬菜的价格也在下降;冬储蔬菜的价格在新菜大量上市以后,价格受到打压,也出现比较明显的降幅。”刘通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来,由于海外疫情逐渐扩散,多个国家宣布禁止粮食出口。 “我国口粮基本能满足自给自足。目前进口量最大的大豆,影响的是食用油和饲料豆粕。不过,从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开始,国内不断增加种豆子种植面积,同时进口日渐多元化,以前约有1/3集中在美国,现在则包括巴西、阿根廷、非洲、俄罗斯等国家,风险分摊。此外,豆粕饲料可能会对猪价产生影响,但这个影响不一定会传导至CPI,不需要过多担心。”鲁政委表示。 安信证券也表示,CPI主要体现我国内生通胀压力,通常受海外因素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到我国CPI。 逐步趋稳 事实上,今年以来,物价指数不断下行。从1月的5.4%,到2月的5.2%,3月大概率会破5。 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价格稳中回落;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3月下旬日均销售额比中旬增长0.9%,比2月下旬增长3.2%。 物价平稳,也给消费带来了活力。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引擎。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同比增长8%,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 在沈建光看来,稳经济就要稳消费。 事实上,当前中国经济的供给能力正在恢复迅速,规上企业开工率达到99%,中小企业复工率也达到了70%以上,但需求恢复低于预期,制约经济恢复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供给冲击”变为“需求约束”。 为促进消费,目前已有7个省20多个地市组织发放了多种形式的消费券,激发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回补,在短期内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杭州发放的消费券已核销2.2亿元,带动消费23.7亿元,乘数效应达10.7倍;郑州首期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发放两日核销1152.4万元,带动消费1.28亿元,乘数效应达11倍。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付一夫看来,有条件的地区直接向民众发放消费券,既刺激了短期消费,又对精准地支持了相关行业的复苏,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具体而言,发放消费券相当于是政府或企业向民众转移购买力,在特定期限内用于特定领域的消费,从而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刺激相关领域消费的复苏,进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好转,缓解压力。 4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也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促进生活服务业正常经营,积极扩大居民消费,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形成供需良性互动。 “在当前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形势下,企业复工营业提速扩面,市场消费触底回升、稳步向好。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消费回补释放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后期消费将逐步恢复,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